无码专区人妻系列日韩精品,A片人人澡C片人人人妻,亚洲欧美日韩在线不卡,国产V综合V亚洲欧美久久,欧美日韩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老齡工作邁向高質量發展新階段

       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是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需要面對的重大課題,是習近平總書記念茲在茲的“國之大者”。近年來,黨和政府深刻認識我國人口老齡化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聚焦老年人多元化、多樣化、多層次服務需求,推動養老服務體系、社會保障體系、健康支撐體系不斷完善,加快建設老年友好型社會,書寫了一份老齡工作高質量發展的優異答卷。
老齡工作頂層設計更加健全
       2020年,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將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上升為國家戰略,我國老齡事業邁進了新階段。
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心系老齡事業發展和養老服務體系建設,對老齡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和規劃部署——
       2021年,重陽節來臨之際,習近平總書記對老齡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強調要加大制度創新、政策供給、財政投入力度,健全完善老齡工作體系,強化基層力量配備,加快健全社會保障體系、養老服務體系、健康支撐體系。
       2022年10月,黨的二十大作出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的總體部署,指明了新時代新征程老齡工作的發展方向。
       2023年2月,黨的二十屆二中全會將組織擬定并協調落實應對人口老齡化政策措施等職責劃入民政部,老齡工作體制機制進一步健全完善。
       2024年7月,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著眼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對深化老齡工作改革發展作出系統部署。
       旗幟引領方向。我國老齡事業頂層設計更加完備,許多重大改革措施相繼落地,為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奠定了堅實基礎。
       中共中央、國務院先后印發《國家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中長期規劃》《關于加強新時代老齡工作的意見》,對推動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進一步做好新時代新征程老齡工作提出了明確要求。
       2021年10月,全國老齡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對新時代老齡工作作出全面部署。同年12月,國務院印發《“十四五”國家老齡事業發展和養老服務體系規劃》,明確了“十四五”時期老齡事業發展的總體要求、主要目標和工作任務。
       此外,我國就建設養老服務和老年健康服務體系、完善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制度、推進醫養結合等作出重大決策部署……新時代老齡工作政策體系不斷完善,凝聚起推進老齡工作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合力。
養老服務體系更加完善
       讓老年人有一個幸福美滿的晚年,是千家萬戶的期盼,更是黨和政府的工作方向。近年來,一項項惠老政策見行見效,一件件民生實事落地落實,養老服務保障網越織越密,老年人的幸福感越來越強。
——養老服務政策制度逐步健全。推進基本養老服務體系建設、全面放開養老服務市場、推進養老服務發展等政策文件相繼出臺,促進養老服務發展的政策措施不斷完善,縣鄉村三級養老服務網絡整體提升,養老服務市場持續擴大,為老服務水平不斷提高。
——養老服務供給能力不斷增強。順應老年人對美好晚年生活的新期待,我國持續加強養老服務多元化供給:2021年—2023年,中央財政累計下達彩票公益金79.88億元,用于支持城鄉養老服務設施改造、居家社區養老服務組織培育等;實施公辦養老服務機構能力提升項目,鼓勵公辦養老服務機構采取公建民營等方式提升養老服務運營效率。截至2023年年底,全國共有各類養老機構和設施40.4萬個,養老床位合計823萬張。養老服務資源不斷向老年人床邊、身邊、周邊聚集,老年人獲得感持續增強。
——養老服務短板弱項加快補齊。我國圍繞養老服務的難點、痛點、堵點,在補齊短板上用力。深入推進養老服務人才培養,截至2023年年底,全國高校共開設養老服務管理等專業點770余個;加強農村留守老年人關愛服務,推動建立空巢和留守老年人定期巡訪制度;2023年中央財政安排基本養老服務救助資金20億元,對經濟困難完全失能老年人入住養老機構接受集中照護提供兜底保障。
——養老服務質量持續提升。我國著力推進養老服務行業綜合監管規范化常態化,持續開展養老院服務質量建設專項行動,發布實施多項養老服務國家標準,啟動養老服務領域安全生產治本攻堅三年行動,助力養老服務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安全。
老年人社會保障更加堅實
       社會保障制度是提升老年人生活水平,讓老年人共享經濟社會發展成果的重要支撐。近年來,我國老年人社會保障水平不斷提升,幸福晚年成色更足。
讓全體老年人獲得感幸福感更足,養老保險制度體系加快完善——
       “每月初,卡里就有400多元到賬。”在湖北省宜昌市伍家崗區寶塔河街道合益路社區,姜建軍(化名)領取了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金,“這份養老錢讓我的生活有了保障。”
       近年來,我國養老保險制度體系加快完善,覆蓋面穩步擴大,待遇水平逐年提升,多層次多支柱養老保險體系基本形成。
       截至2024年一季度末,全國參加基本養老保險人數10.6億人,基本實現全覆蓋。企業和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同步調整,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全國基礎養老金最低標準多次提高。個人養老金制度在36個城市(地區)先行實施。
為失能失智老年人撐起“照護傘”,長期護理保險制度深入推進——
        “徐奶奶,我先用熱毛巾給您敷敷手腳,剪完指甲再給您洗洗頭。”在江西省上饒市信州區西市街道八角塘社區,癱瘓在床的徐慧芳(化名)每月不僅能領取450元的長護險護理補貼,還能享受不少于4次的上門護理服務。
        失能失智老年人是養老服務的重中之重,如今,從專業機構到社區、家庭的長期照護服務模式,讓越來越多失能失智老年人更有尊嚴地生活。截至2023年年底,49個試點城市參加長期護理保險人數共18330.87萬人,享受待遇人數134.29萬人,長護險定點服務機構8080家,護理服務人員30.28萬人。
聚焦特殊困難老年人兜底保障,困難人員幫扶政策落地落實——
       在廣東省深圳市,百歲老人邱送好每月都能領到1000元的高齡津貼;在四川省馬爾康市,67位特困供養老人住進了全新的老年養護院……
       近年來,我國省級高齡津貼和經濟困難老年人服務補貼、失能老年人護理補貼實現全覆蓋。截至2023年年底,享受高齡津貼的老年人3547.8萬人,享受養老服務補貼的621.4萬人,享受護理補貼的98.5萬人。符合條件的農村高齡、失能等困難老年人被納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圍,有集中供養需求的特困老年人實現了應養盡養。
為多樣化、個性化養老提供更多可能,養老金融產品供給日益豐富——
       2023年,中央金融工作會議將養老金融列入“五篇大文章”之一,各級各類金融機構積極打造養老金融新產品、新業態、新模式,為加快構建與人口老齡化進程相適應的金融服務體系貢獻了力量。
       截至2023年年底,我國商業養老保險已積累養老金規模超過6萬億元;累計發行養老理財產品51只,金額超過1000億元;專屬商業養老保險轉為常態化業務經營,專屬養老保險保單件數約74萬件,保費規模超過100億元。
老年健康支撐更加有力
       老年人是全生命周期、全人群健康管理和醫療服務的重點人群。近年來,圍繞滿足老年人健康服務需求,相關部門凝聚合力,促使老年健康政策體系進一步健全,老年健康服務供給持續強化,老年人生活質量全方位提升。
——老年健康管理服務水平不斷提高。全面加強老年健康服務工作等政策文件相繼印發,對加強老年健康服務體系建設、促進健康老齡化作出部署;扎實開展健康中國行動老年健康促進行動,實施老年健康素養促進項目,開展全國老年人健康素養調查,啟動癡呆防治等多項老年健康行動;做好老年人家庭醫生簽約服務,規范開展老年人健康管理,2023年,在基層衛生機構接受健康服務的65歲及以上老年人達1.35億人。
——老年醫療和照護服務能力持續加強。加強綜合性醫院老年醫學科建設,提高老年醫療多病共治能力,增加老年人居家醫療衛生服務供給;大力發展老年護理、康復服務,開展“互聯網+護理服務”試點;加快建設老年友善醫療機構,方便老年人看病就醫。截至2023年年底,全國設有老年醫學科的二級及以上綜合性醫院6877個,建成老年友善醫療機構的綜合性醫院11097個、基層醫療衛生機構27755個,安寧療護服務在全國185個市(區)推開。
——老年健康支撐保障不斷強化。加強老年疾病預防控制能力建設,推進老年醫學研究機構建設。積極開展科技創新重大項目,開展防治老年人群高發疾病技術攻關;逐步完善全國老齡健康信息管理系統,加強老年醫學學科建設發展,老年醫學科和醫養結合機構醫護人員被納入衛生健康緊缺人才培訓項目。
——醫養結合可及性和便利性持續提升。醫養結合服務模式持續推進,江蘇省支持有條件的非建制鄉鎮衛生院轉型為護理院,推動有條件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通過改擴建增加老年、康復、護理、安寧療護床位;上海市徐匯區22家醫養結合機構均與區中心醫院互聯網醫院簽訂合作協議,老年人可享受線上復診、云端陪診等便利服務。截至2023年年底,全國共有具備醫療衛生機構資質并進行養老機構備案的醫養結合機構7881家,醫療衛生機構與養老服務機構建立簽約合作關系超過8.7萬對。
老年友好型社會不斷形成
       近年來,我國在政策環境惠老、居住環境適老、數字環境助老、就業環境幫老、法律環境護老、社會環境敬老等方面持續發力,共建共治共享的老年友好型社會逐漸形成。
老年人有所學、有所樂、有所為,社會參與更加積極——
       老年大學是老年人社會參與的重要平臺。2023年,國家老年大學掛牌成立,依托開放大學體系成立了42家省級分部,在全國構建學習中心和基層學習點,搭建全國老年教育公共服務平臺。
      老年志愿者正成為新時代一道亮麗風景線。全國老齡委出臺《關于深入開展新時代“銀齡行動”的指導意見》,大力促進老年人社會參與。截至2024年7月底,參加“銀齡行動”的志愿者已超700余萬人次,開展援助項目4000多個,受益群眾4億多人次,老年人在老有所為中找到了新的價值和樂趣,活出了別樣精彩。
老年人安心、舒心、放心,權益保障持續加強——
       保障好廣大老年人的合法權益不僅關系到老年人的幸福安全,還關系到社會穩定、國家發展大局。各部門鍥而不舍、久久為功,老年人權益保障不斷加強。
       2022年,平安中國建設協調小組牽頭12個部門開展為期半年的打擊整治養老詐騙專項行動,共破獲涉養老詐騙案件3.9萬余起,追贓挽損308億元;2023年,常態化開展打擊整治養老詐騙工作,全年共破獲案件1.5萬余起,抓獲犯罪嫌疑人3.3萬余名……多部門協同聯動,老年人權益保障網越織越密。
老年人生活便利、安全、無礙,宜居環境建設穩步推進——
      近年來,我國將積極老齡觀、健康老齡化理念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各環節,老年人出行更便利、環境更安全、設施更無礙。
      交通運輸部牽頭提升適老化無障礙出行服務水平,持續完善公路水路客運適老化服務;2021年至2023年9月,全國累計開工改造城鎮老舊小區15.94萬個,惠及居民超過2692萬戶,加裝電梯7.5萬部;推進“十四五”特殊困難老年人家庭適老化改造工作,截至2023年年末,全國共完成改造88.08萬戶;持續開展“智慧助老”行動,各地累計投入資金約1.3億元,惠及2500多萬名老年人。
老年服務產品多元、豐富、高質,銀發經濟逐步發展——
       銀發經濟一頭連著人們的享老需求,一頭連著經濟社會的發展機遇。2024年1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發展銀發經濟增進老年人福祉的意見》,提出4個方面26項舉措,為推動銀發經濟發展裝上了“強引擎”。
      廣東省開展“產業助老 粵造粵強”老年用品提質增效行動,推出實施千億老年用品擴容增量、強身健體老當益壯、適老家居優品愛老等6大專項行動;浙江省寧波市從“線上+線下”“供給端+消費端”入手,發展銀發經濟……各地以切實舉措,推動銀發經濟逐步向規;藴驶、集群化、品牌化發展。
傳承尊老敬老愛老助老傳統美德,社會氛圍日益濃厚——
       近年來,尊老敬老成為社會新風尚。全國“敬老月”活動連續15年開展,通過舉辦文體活動、優化為老服務、普及健康知識等,營造良好社會氛圍;開展全國敬老愛老助老活動評選表彰、全國“敬老文明號”創建等活動,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社會氛圍更加濃厚。
       站在新起點,開啟新征程,老齡事業闊步向前。我國將進一步挖掘人口老齡化給國家發展帶來的活力和機遇,努力滿足老年人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和美好生活期待,以老齡事業發展新成效有力服務和支撐中國式現代化。
轉自《江蘇省老齡產業協會》